长津湖战役前夕:美军在战场上的误判与失误
昨日,老覃在“覃仕勇说史”发布了《长津湖战役前夕,三名志愿军战士被俘,被迫招供出了九兵团的行踪》一文。在文章中,他提到,在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中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彭德怀的计策,逐步推动了包括美军、英军、土耳其军、南朝鲜军等在内的22万兵力的进攻。虽然看似充满胜利的预期,但实际却是误判和失败的开始。
其中,美军东线的指挥官,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中将,是麦克阿瑟最信任的下属,行动迅速且对上级言听计从。1950年11月21日,他指挥的第七步兵师第十七团抵达了鸭绿江边。看到这一进展,阿尔蒙德充满喜悦,立刻驱车赶到鸭绿江边,并与第七步兵师的指挥官们合影留念。大家在寒风中庆祝这一\"伟大\"的成就,并在合照时称赞自己是“唯一到达鸭绿江的美军部队”。然而,这一时刻的欢呼声很快就被事实所打破。事实上,阿尔蒙德并未意识到,这不仅是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最后一次接近鸭绿江,而且也可能是未来几乎不可能再有美军部队踏足此地。
展开剩余71%阿尔蒙德和麦克阿瑟在取得这一“胜利”后,完全沉浸在自豪与虚幻的胜利中。麦克阿瑟甚至发来充满热情的贺电,夸奖第七步兵师的表现。文中提到,麦克阿瑟对第七师的赞美并没有引起戴维·巴尔少将的热衷,反而让他在庆功宴上忍不住吐露不满,他认为自己被迫面对恶劣的天气、极为有限的补给线,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应有的支持。巴尔甚至愤怒地说:“占领鸭绿江边就能赢得战争?我真不明白!”
同样,老覃提到,在当时,中国志愿军九兵团的行动计划本来是利用二十军、二十六军以及二十七军三支部队的十五万人力准备迎击美军的第十军。但由于敌军的空袭和运输线路被摧毁,原定的计划不得不做出调整。最终,中国志愿军决定将二十六军留在后方,而已经出发的二十军和二十七军则进攻美军陆战一师和第七步兵师,准备在即将爆发的长津湖战役中对美军进行围歼。
从11月24日开始,陆战一师的第七团进入了柳潭里——一个位于长津湖南侧的丘陵小镇。由于当时的地形和寒冷天气,驻守在柳潭里的美军队伍并未意识到周围的中国志愿军已经悄悄包围。更糟糕的是,柳潭里四周的高山和崎岖地形给美军留下了极大的隐患,任何时候都可能被志愿军从四面八方围困。
不久后,老覃提到的情况发生了:11月26日,美军在柳潭里附近抓获了三名中国士兵。这三人身着单薄,几乎冻僵,且看起来身心疲惫,然而他们的供述却被美军视作是虚张声势的谎言,尽管气温已低至零下40度,俘虏依然表示中国军队二十军和二十七军正准备在美军两侧发动攻击。美军指挥官霍默·利兹伯格上校和麦克阿瑟都拒绝相信他们的话,认为这不过是心理战术。然而,几小时后,美军的第七团G连遭遇猛烈的迫击炮攻击,这才使得麦克阿瑟等人开始重新评估局势。
随着战斗的升级,陆战一师的其他部队相继进入柳潭里,然而当他们深入这一地区时,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中国军队布置的包围圈。美国第十军的指挥官阿尔蒙德并未意识到这一切的发生,甚至在视察时全然不知自己已身处险境。当他得知柳潭里已经被中国军队全面包围时,不禁大吃一惊,急忙下令撤退。此时他回想起,如果再稍微迟些,他的车辆很可能会被九兵团的军队拦截,成为战俘。
在老覃的描述中,柳潭里的地形显得尤为重要。这个小镇被九座高山包围,位于一个狭小的盆地中,从每个方向看过去,几乎都可以看到志愿军的阵地。中国军队在这片极其不利的地形中迅速展开了包围,成功地将美军拖入了一个致命的陷阱。
战斗的局势越发紧张,而美军对此的判断显然出现了严重的失误。阿尔蒙德和麦克阿瑟虽然满怀信心地推测胜利已近在眼前,但他们并未看到即将到来的致命打击。最终,长津湖战役爆发,成为美军历史上一个难以忘记的惨败,而这个失败的背后,正是对中国志愿军战术的严重低估与战略误判。
这场战斗不仅改变了朝鲜战局,也让美国高层在对中国军队的评估上大为震惊,柳潭里的惨败也成为阿尔蒙德终生不愿提及的秘密之一。
发布于:天津市千层金配资-千层金配资官网-炒股实盘配资-股票配资世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