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55厘米长到168厘米,她付出整整60万元,也收获了一双永远不能安心行走的腿。
小梦,江苏人,原本的身高只有155。4年前,她在社交平台看到一则“断骨”增高案例:一个身高不到160的女孩,在土耳其做手术后成功高了13厘米,腿又直又长。
当时她23岁,刚刚步入职场,是最在意外形、最容易被身高焦虑裹挟的年纪。于是,经过简单的咨询,她带着几乎是全部积蓄,独自飞往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接受了包括“大腿内置+小腿外架”在内的两次断骨手术。
这种手术被称为“肢体延长术”,原本是为骨骼发育异常或严重创伤设计的治疗手段。但在不少海外机构眼里,它早已变成高利润的“外贸美容项目”。切骨、打钉、牵引,每一步都是高风险。
小梦术后几个月里,经历了高烧、反复发炎,每天注射才能稍微缓痛,得以入眠。而最严重的事发生在第六个月:延长钉部位突发感染,因为语言障碍和处理不专业,她未能及时处理,最终形成慢性骨髓炎。如今她的体内仍留着22根磁性钢钉。
“医生说如果钉子哪天断了,可能当场骨折,随时得再开一次刀,” 她说:“我像是在身体里藏了个定时炸弹。”
在国内,以“美容”为目的的断骨术早已被禁止。然而即使如此,还是有医托唆使这些年轻人出去进行手术,一旦出现问题,几乎无法追责。
而更令人痛心的是,其实,她们几乎没有必要走上这条路!
因为随着现代身高科学研究的深入,一个惊人的事实摆在面前:实际上,很多人直至成年仍保留着“增长空间”,骨骺线没有完全闭合,尤其像脊柱、长骨末端这些部位。
只是随着年龄增长,体内的生长激素分泌逐渐减少,这些潜在的发育机会也就被悄悄“封印”了。换句话说,有些人其实一辈子都没有真正发育完全,只是自己从未察觉。
据长沙晚报曝光,当地一37岁的男子,身高突然增加了10厘米,经检查身体并无大碍,一些女性在生完孩子后也会莫名其妙变高,背后原理都指向一个共同点——因为外界某种刺激,生长轴被短暂地重新激活了。
而当下,激发这种“潜力”不再只能依赖偶然。目前已有多种相关成分进入研究视野,其中就包括“诺研高”的GrowthKey™成长革新因子、GH激活剂等等。
从当下的研究来看,诺研高的GrowthKey™因子研究的较为充分,已通过动物研究、人体试验,目前已作为儿童成长营养品入驻国内京东天猫市场,由于拥有诺贝尔生理学奖杰弗里·霍尔的技术指导优势,作为新事物获得了市场好大关注。
研究显示,其自研并量产的GrowthKey因子,可调控脑垂体至肝脏的“GH-IGF-1生长轴”,把成年人的生长激\素状态“拉回青春期”,拥有再次激活软骨细胞、让骨骺边缘重新恢复活力的潜力。
虽目前未指向成年人消费者,但是根据京东商智数据显示,诺研高复购人群中,追求二次发育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在回访中,有购买者坦言:“二十三了还想窜一窜,而且小孩用的东西,更让人放心”。
可惜的是,这样的研究成果,那时的小梦并不了解。“认知有时候就是会决定命运,现在的人们更幸运,至少他们拥有尝试改变的机会。”网友如此表示。
更遗憾的是,尽管那时医学手段还未普及,关于身高的焦虑却早已开始蔓延,让原本不焦虑的人,也逐渐陷入其中。越来越多人明知没有必要,却依然选择了错误的手段。
比如另一位受害者西西,身高168cm,按理说完全不算矮,却仍然选择赴海外接受断骨手术。消息一出,舆论哗然,评论中最戳心的不是批评她“过于追求美”,而是那句:“如果168都不够,那我们该怎么办?”
回看那几年,是身高焦虑呈现“指数级上升”的阶段。各种择偶标准不断刷新,“175以下勿扰”“160以下别聊”不再只是调侃,而是切实的门槛。一些人在青春期就被“矮子”标签困扰多年,到成年后,哪怕经济条件改善,心里那道“身高坎”也仍过不去。
面对不断升级的外貌预期与社会评价体系,我们当然可以紧张、可以努力,但更该做的,是理性地应对。毕竟,真正能托举未来的,不是盲目跟风,而是一次次基于科学的选择。
千层金配资-千层金配资官网-炒股实盘配资-股票配资世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