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强调,中华民族的仇敌并非普通的日本人民,而是代表日本军国主义的那个庞大机器。然而,许多人在谈及这一话题时,常常调侃道:“真正的日本人民太少了,剩下的都是那些肆意张扬的军国主义者。”事实上,当年日本军队的侵华行动,并不是那些高层决策者单独推动的结果。相反,正是广泛的民众和基层军人群体,在其激进推动下,迫使高层领导做出了侵略的决策。
那么,为什么平凡的百姓,和我们一样在为生计而奔波的人,会如此狂热地支持这场侵略呢?我们时常会在网络上看到一些人为当时的日本平民辩护,声称他们受到了军国主义政权的高压统治,根本无法反抗。类似于“我们并不对中国的高房价负责”这样的言论。更有观点认为,战后日本人民已经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高额的税负让他们身心疲惫,而“广岛”和“长崎”那两颗原子弹也让数十万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战争后的赔款几乎将整个国家压垮。
展开剩余82%但是,事实真是如此吗?如果我们回顾一下历史,或许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1931年7月,即九一八事变发生前的两个月,日本曾对东京大学的学生进行过一次调查。在调查中,88%的学生表示认为“必须通过军事手段解决满洲和蒙古地区的问题”。在这些学生中,约36%的人认为应采取直接行动,而其余的人则认为可以先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若无法解决再动用军事力量。这项调查的结果并不令人惊讶,因为在事变爆发之后,再次进行的调查显示,有近九成的东京大学学生认为,满洲和蒙古地区对日本的生死存亡至关重要,并且应该通过军事行动来解决。
这仅仅是大学生的看法,更广泛的民众支持,或许更值得我们关注。随着战争爆发,整个日本社会陷入了狂热的氛围。母亲送别儿子,妻子送走丈夫。许多人自豪地说,他们为这些将要上战场的家人感到骄傲,甚至表示:“当战争升级时,我会以在靖国神社看到你为荣。”有一位叫东史郎的日本侵华军人,他回忆起母亲送自己上战场时的情景:“这是一次宝贵的出征,你一定要高兴地去!如果不小心被俘,立刻剖腹自尽!”
不仅如此,甚至在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剧中,杀人比赛成为了日本新闻报道的常见内容,这些极其残忍的行为被宣传为英雄壮举。在战时,日本政府为了筹集战争资金,不仅多次发行国债,而且很多民众争相购买,成为了这一战争机器的财力支撑。而那些侵华的日本士兵所使用的武器,也正是这些“无辜”的平民在工厂中加班加点制造的。
日本社会对战争的支持,不仅仅是出于对军事的狂热,许多普通人也为战争做出了直接贡献。例如,井上千代子这位年轻的日本女性,她的丈夫井上清一曾一度不愿意赴中国战场。于是,千代子在一夜之间割破自己的喉咙,强迫丈夫为国效力。井上清一的极度愤怒,直接促成了中国平顶山的惨案,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他。
战争中的女性角色同样引人注目。在侵华战争期间,超过七万名日本女性选择成为“慰安妇”,其中不乏母亲带着十四岁女儿的极端案例。这些事实令人触目惊心,难道这些人真的是无辜的吗?
至于为什么日本民众会如此热衷支持侵华战争,原因无外乎是利益的驱动。1929年10月,美国股市的崩盘,造成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灾难极大地打击了日本的农村经济,农民年均收入骤降至650日元,失业率飙升,街头开始涌现大量的流浪汉。在这种艰难的社会背景下,日本政府选择通过鼓动民众向外扩张,将目标锁定在了中国。
当时,日本对于外部资源的需求极为迫切,尤其是满洲和蒙古地区,富饶的资源正是日本所觊觎的。发动战争,不仅可以直接获得这些资源,同时也能刺激国内的消费,缓解严重的失业问题。战争所需的军械、军服、军粮,以及大量军人的支持,都离不开民众的参与。尤其是那些遭受经济危机冲击最严重的日本农民,成了日军的主力军。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明治维新之后,军国主义的思想逐渐渗透进日本社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对战争狂热的民众。天皇的绝对忠诚成为了军人的座右铭,普通百姓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战争精神被植入每个人的骨髓中,甚至有不少女性选择献身自杀,来激励前线的士兵。她们相信,这不仅仅是一次侵略战争,而是为日本帝国进行的一场“革命”,或者是一场“剿匪行动”。
因此,当有人试图为日本的罪行辩护时,我们不妨回顾一下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社会,看看那些缝制千人针的女性,看看那些争先恐后购买国债的民众,再看看那些投身战场的年轻人。你会明白:当历史的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参考资料:
1、李寅铨 《论日本军国主义倾向及其原因》
2、孙立祥 《日本民众与侵华战争》
发布于:天津市千层金配资-千层金配资官网-炒股实盘配资-股票配资世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